近日,我校黨委副書記、校長白海力圍繞構建“5I空間·融系統”打造全要素創新生態,接受央廣網《立德樹人啟航新征程——2023天津教育巡禮》訪談欄目采訪,具體如下:
構建“5I空間·融系統”打造全要素創新生態
日前,天津城建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白海力做客央廣網天津頻道《立德樹人啟航新征程——2023天津教育巡禮》訪談欄目,介紹了學校近年來的發展與成績。
白海力表示,天津城建大學是天津市唯一一所城建特色大學,始建于1978年,前身為天津大學第四分校。學校依托天津大學開辦本科教育,2013年正式更名為天津城建大學。
建校45年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發展城市科學,培育建設人才”為辦學宗旨,秉承“依托行業、強化特色、質量為本、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踐行“重德重能、善學善建”的校訓精神,形成了“立足城建、緊貼行業、德能并舉、培養適任敬業的復合型應用人才”辦學特色。

教師正在為學生授課
構建“5I空間·融系統” 賦能科研創新
當說起學校持續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助力天津高質量發展時,白海力介紹說,天津城建大學作為全國唯一以“城建”命名的大學,始終圍繞國家、地方重大發展戰略布局,不斷深化對城市發展的研究,推進學校高水平建設,主動瞄準地方經濟發展的行業需要,以重點領域建設加大服務地方的“貢獻度”。
學校在持續探索地方應用類高校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方面,探索出了一條獨具城建特色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白海力說,天津城建大學認真落實天津市委、市政府“十項行動”部署要求,創新思維,努力開辟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精心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共同體,積極為天津高質量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
2023年初,學校提出構建“5I空間·融系統”的初步構想,探索打造教育要素、產業要素、創新要素開放重組、互動融合的生態系統。其中“5I”是指以集成化(integration)、互動性(interaction)、智能化(intelligence)、跨學科(interdiscipline)與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的整體思路,構建“產科教融系統”,聚焦教育鏈、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融合發展,瞄準地方主導產業、戰略性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多方協調開展人才培養、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發。
“目前,作為‘5I空間·融系統’的實踐載體,學校正積極整合資源,全力推進天津市新型工業化裝配式建筑技術創新中心、天津城建大學現代城市建設產業學院、天津城建大學跨學科研究院等實體化平臺建設。為了更好地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天津市新型工業化裝配式建筑技術創新中心還將進駐天開高教科創園,深化產學研用一體化,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為天津市乃至全國的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卑缀Aφf,學校還與時俱進成立了現代城市建設產業學院,內設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建造三個新工科專業,初步形成了“智能+學科”交叉融合的辦學導向,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培養復合型、創新型、國際化的新工科人才。

教師實例講解課程內容
對標重大項目定向科研輸出
“近年來,天城大精準對標國家、天津市重大戰略,承擔了國家級、省部級大批基礎研究項目,主持完成了圍海造陸工程吹填土處理、軟土地區隧道開挖與沉降控制等關鍵技術攻關項目,以及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保護研究、海河綜合開發區域規劃設計等人文社科項目,主持編制了中新天津生態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等;先后獲批‘吹填造陸與軟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天津市濱海軟土技術工程中心’兩大省部級科研平臺,承擔并參與了濱海新區城市建設領域相關縱向科研項目10余項,在不斷實踐中形成了該地區城市建設方向的基礎研究和工程實踐的科研優勢?!卑缀Aφf道。
學校近年來持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采取多種形式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切實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同時,為了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天津城建大學構建“課賽一體”教學模式,將專業課程與學科競賽的實踐訓練有機結合,有效完善學生科研、創新平臺,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此外,為加強創業實踐,學校還通過開展“城·創未來”訓練營等方式,強化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塑造學生敢闖、會創的創新創業精神。
“目前,我校已經獲批3項天津市創新創業專項課題、2項天津市拔尖項目、2家入駐企業成功掛牌OTC(柜臺交易市場),實現創業實踐育人價值?!卑缀Aφf,學校圍繞土木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和動力及工程熱物理等學科,已承擔濱海軟土場地重大軌道交通工程抗震抗爆與工程示范、濱海軟土場地盾構隧道安全建造全過程控制技術及智能分析軟件開發、濱海重大基礎設施綠色海工混凝土防腐關鍵技術與應用以及天津市濱海新區燃氣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重大項目,為天津市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專業技術支撐。近三年,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位居天津市普通市屬高校前列,年終畢業去向落實率均在90%以上,曾在天津市就業質量考核評價中獲評“優秀”。
天津城建大學建校四十余載,為國家、地方培養輸送了各類人才7萬余人,有力支援了國家和區域地方建設。在天津城建領域,三分之一以上管理及工程技術人員為天津城建大學畢業生。學校培養的大批優秀學子已經成為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領域的領軍人才,校友主持或參與建設了港珠澳大橋、京昆高速公路干海子特大橋、天津站交通樞紐工程、濱海新區規劃、文化中心工程等一大批國家、地方重點工程項目,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天城大的力量。

工程實訓現場
高質量參與“天開園”建設
當聊起“天開園”建設時白海力說,“天開高教科創園”是天津市委、市政府2023年實施“十項行動”的重點內容之一,旨在打造津城科技創新高地,將建設發展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務資源集聚區。
天城大作為首批參與建設的高校之一,積極響應天津市委、市政府關于“天開園”建設的規劃和任務要求,依托學校學科、科研、平臺和人才資源,以學?,F學科群為基礎,以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和眾創空間為支撐,積極推動“天開園”建設。
學校圍繞天開高教科創園總體規劃部署,制定了參與“天開園”建設的總體思路方案,并組織多輪征集入駐項目,認真開展對申請項目的指導遴選,充分發揮學校在建筑工業化、城市韌性防災、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碳中和、城市更新等前沿技術領域的創新優勢,努力將科技創新成果與天津的發展需要相結合,確保高水平、高質量項目進駐到“天開園”,助推學??萍汲晒D化,反哺高質量創新人才培養。
白海力表示,2023年正值學校建校四十五周年暨更名大學十周年,回顧風雨兼程的創建之路,學校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兩委的指導支持和幫助關懷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未來,學校將堅決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天津市委、市政府“十項行動”要求,聚焦“人無我有”的新賽道新領域開辟任務、“人有我強”的戰略必爭任務、“人強我優”的戰略支撐任務,不斷推進學校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國家和天津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天城大力量。